![]() |
主要用途 | 營養強化劑 |
生產許可證編號 | 12232121 |
CAS | 有 |
型號 | 食品級 |
包裝規格 | 1*25 |
外觀 | 見包裝 |
保質期 | 720 |
有效物質含量 | 99% |
主要營養成分 | 維生素B6 |
含量 | 99% |
性狀:
白色至淡黃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酸苦。空氣中穩定,耐熱性較好。受日光照射則緩慢分解,水溶液中則加速分解。其溶液對石蕊試驗呈酸性,pH值約為3。
用途:營養增補劑。除特殊營養食品外,使用量須在1%(以鈣計)以下(日本標準)。奶粉強化時為10mg/100g。燒酒、威士忌酒中添加0.02%可增強風味。蜂蜜中添加0.02%可防止冬季結晶。能緩沖糖精等的苦味。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并非每種產品都需要強化,強化劑的使用要有針對性,使用強化劑通常應注意以下幾點:
(1)強化用的營養素應是人們膳食中或大眾食品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營養素;
(2)易被機體吸收利用;
(3)在食品加工、貯存等過程中不易分解破壞,且不影響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
維生素B6(Vitamin B6)又稱吡哆素,其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在體內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遇光或堿易破壞,不耐高溫。 [1] 1936年定名為維生素B6。維生素B6為無色晶體,易溶于水及乙醇,在酸液中穩定,在堿液
維生素B6的食物來源很廣泛,動物性、植物性食物中均含有。通常肉類、全谷類產品(特別是小麥)、蔬菜和堅果類中含量較高。動物性來源的食物中維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優于植物性來源的食物。在動物性及植物性食物中含量均微,酵母粉含量最多,米糠或白米含量亦不少,其次是來自于肉類、家禽、魚,馬鈴薯、甜薯、蔬菜中。
各種食物中每100g可食部份含維生素B6量如下:酵母粉3.67mg,脫脂米糠2.91mg,白米2.79mg,胡麻粕1.25mg,吉士0.8~0.04mg,胡蘿卜0.7mg,魚類0.45mg,全麥抽取物0.4~0.7mg,肉類0.3~0.08mg,牛奶0.3~0.03mg,蛋0.25mg,菠菜0.22mg,甘藷0.14~0.23mg,豌豆0.16mg,黃豆0.1mg,橘子0.05mg
中易破壞,吡哆醇耐熱,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溫